“拳王”邹市明:创业7年赔光2个亿,现在44岁,找到了全新赛道

父母当时并没有抱着什么冠军梦,而是希望他未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只是做个教练,生活也可以过得安稳。所以,邹市明的父母决定送他去体校学习武术。

然而,练了一年武术后,邹市明开始觉得,武术的套路表演虽然美丽,却缺少真正的对抗。他渴望的是拳拳到肉的碰撞和分明的胜负。这时,他决定偷偷转行练拳击,虽然这决定有些逆天,但正是这条路,改变了他的一生。

1997年,年仅16岁的邹市明被选入贵州省拳击队,正式走上了职业拳击之路。尽管起步较晚,但他的天赋和对拳击的热情超乎寻常。对他来说,拳击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表达,一种释放情感的方式。他喜欢站在拳台上与对手直面碰撞,那种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是他从未有过的自由。

2000年,他在全国拳击锦标赛的预赛中出人意料地击败了一位种子选手,瞬间声名鹊起。接下来,他在2003年的世界拳击锦标赛中赢得了银牌,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世界大赛奖牌;2004年,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铜牌,打破了中国拳击零奖牌的历史。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邹市明在家门口的比赛中稳扎稳打,最终摘得金牌,圆了自己的奥运梦想。

那段时间,邹市明是中国体坛的明星,拳击界的“王者”。他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尤其是在亲子真人秀中,他展现了不同于拳击手的温柔一面,吸引了大批粉丝。

然而,荣耀背后,往往不是只有掌声。

当外界依然沉浸在“拳王”的光环中时,邹市明却已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创业之路——“拳王”也有过失败

对于运动员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逐渐下降,成绩也会受到影响。对于一个拳击手来说,这种冲击更为直接。

2017年,邹市明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比赛。接下来,身体的伤痛和疲惫接踵而来:双侧眼眶骨折,轻度白内障,玻璃体浑浊……最严重的是左眼的视力几乎丧失,仅剩0.1。所有的症状都在警告他,可能再也无法重返拳击擂台。

无法继续拳击,那还能做什么?邹市明没有选择过上安逸的生活,而是决定投身商界,迎接全新的挑战。

2016年底,邹市明与妻子冉莹颖共同成立了两家公司:莹皓和邹轩。莹皓专注拳击赛事和拳手培养,邹轩则主攻IP运营和资本运作。邹市明继续担任拳击专家,负责培训体系和教练团队的建设,而冉莹颖凭借金融背景,负责公司的运营和商业拓展。

这对“拳王夫妇”希望能将拳击打造成中国年轻人喜欢的时尚运动。他们不惜重金,迅速在上海建立了一座1.8万平方米的拳击中心,聘请顶级教练,打造国际标准的设备和课程,几乎是按照高端连锁的标准起步。短短几年,他们就投入了超过2亿元。

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高昂的场地租金、教练费用以及运营成本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由于拳击在中国仍然是小众项目,市场远未成熟,烧钱换规模的策略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面对不断扩大的亏损,夫妻俩甚至卖掉了北京和上海的7套房产来填补资金缺口。

回顾那段创业历程,邹市明坦言:“如果满分是10分,我的创业成绩可能只有3分。”

尽管失败,邹市明并没有选择放弃。2024年底的一场企业家论坛上,他发表了让人深思的话:“2025年,不为自己设限,拳台相见。”

这句话透露出他依然有重返拳击场的意愿,但已44岁的邹市明,是否还能与年轻的职业选手一决高下,依然是个未知数。

今年7月中旬,邹市明出席了CMG主办的中国微短剧盛典。走红毯后,他分享了自己的感想:“过去在赛场上,拼搏靠的是意志。现在在微短剧里,依赖的是眼神和心跳。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或许,他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而这条路能走多远,未来将会给出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