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队为什么能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中小组突围成功?除了日本足球自身的实力之外,还有三个有利的客观条件:一,日本所在小组的种子队是实力偏弱的波兰队,他们几乎享受到了东道主的优待;二,面对哥伦比亚的出线关键战,对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少打一人的被动局面,日本也成为在世界杯正赛中第一支击败南美球队的亚洲球队;三,日本是凭借红黄牌少的微弱优势才力压非洲球队塞内加尔惊险出线的。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日本队小组出线是在幸运女神的帮助下完成的,也许只有这样,亚洲球队才能小组出线。
为什么亚洲球队遇到欧美球队的时候,总是像少年队踢成年队呢?身体条件的先天劣势是亚洲球队难以抗衡欧美球队的重要原因。在当今高水平的职业足球赛事中,身体是最基本的硬性条件,这关乎球员能不能正常发挥技术能力,而这一关键点不仅仅体现在男足,女足何尝不是呢?
我们以女足为例,上世纪90年代,女足在欧洲几乎没有市场,所以世界足坛女足的格局就是亚洲女足集体抗击美国女足,而欧洲女足方面只有北欧的瑞典和挪威还能出来搅搅局。但是随着近几年女足市场的不断扩张,女足赛事带来的经济收入日益丰厚,各大欧洲俱乐部开始大力发展女足,并在短短数年的十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女足世界杯中,八强中欧洲球队占据了七个席位,世界足坛女足的格局演变成了欧洲诸强夹击美国之势,而亚洲女足小组出线都成了奢望。因此,在高水平的职业赛事,只要欧美人愿意花时间经营,赶超亚洲简直如探囊取物一般轻而易举,究其根源在于亚洲球员的身体无法与欧美球员相提并论。
身体条件上的先天劣势,让亚洲足球运动员几乎没有与欧美球员抗衡的资本,这一点在足球这种综合性运动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贫瘠的亚洲足坛来说,像孙兴慜这种能在欧洲顶级强队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球员凤毛麟角,几十年也就出了一个孙兴慜。但是在欧美球员中却比比皆是,身体条件成为了横亘在亚洲与欧美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
2.中庸之道压制了求生的本能
孙兴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早早踏进了足球强国德国进行系统性的训练,长时间受欧洲先进的技战术理念的熏陶。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亚洲球员都具备孙兴慜这样的经济条件。亚洲的经济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只能算中下等,虽然比南美和非洲强不少,但是这却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障碍。
遥想埃托奥第一次去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他到了机场后才发现居然没有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来接他,这恐怕也是埃托奥反感皇马的诱因。相比孤苦伶仃的埃托奥,而孙兴慜则在父亲的陪同下达到德国,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孙兴慜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但这其实并不利于球员的独立发展。
从更加贫穷的非洲或者南美洲登陆欧洲大陆后,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他们一旦上路,便没有退路。而亚洲球员的情况却迥然不同,他们去欧洲踢球的机会大多来源于企业赞助或者国家的某个项目,这就造成了亚洲球员的心态极为平和,能立足就留下发展,实在不行回国照样有踢球的机会,但是同龄的非洲或者南美洲的足球少年们呢?如果他们无法在欧洲站稳脚跟的话,回去迎接他们的就是在贫民窟里忍饥挨饿,亚洲球员怎么和非洲或者南美洲的球员拼?
在日本J联赛踢球的德国球星波多尔斯基曾表示:“日本人有礼貌很好,但这对足球没什么好处。”这句话或许不仅仅适用于日本足球,亚洲足球也是同样的情况,而这种现象在东亚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什么呢?因为东亚国家是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了,这种融入骨子里的中庸文化影响着各行各业,任何事情都讲究阴阳平衡的中庸之道,这本身就让很多亚洲球员缺少了非洲或者南美洲球员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狼性精神”,再加上亚洲国家不具备欧洲那种特有的足球氛围。因此,亚洲球员秉承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的做事准则,你怎么可能从竞争激烈的足球环境中突出重围呢?
因此,身体条件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的情况下,亚洲球员身上又不具备舍我其谁的霸气,亚洲球员自身的潜力无从发挥。与那些来自非洲或者南美洲贫民窟的少年们相比,亚洲球员就是温室中的花朵,这非常不利于亚洲培养出世界级的球星。
3.集体主义精神抹杀了球员的天性
亚洲足球文化就注定了世界级球星的难产,什么样的足球文化呢?不管是足球还是其他领域,亚洲推崇的是绝对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利益永远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具体到足球,球星必须服从球队的整体部署,而不是球队为球星服务,尤其近年来日本团队足球的成功,更让亚洲其他国家坚定了只有这条路才能振兴本国的足球产业。
当然,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处于弱势地位的亚洲足球要想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是当前唯一的解决方案。但是,正因为这样,亚洲也许永远也培养不出马内或者萨拉赫这样世界顶级的巨星。
事实上,非洲这些年涌现出了一批顶级球星,比如曾经的埃托奥、埃辛,德罗巴、亚亚图雷等,还有现在的马内、萨拉赫、马赫雷斯、奥巴梅杨等,这些球员都是世界级球星,水平都在孙兴慜之上,他们都在欧洲足坛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他们所在的国家队在世界大赛的成绩相比日本与韩国又能高出多少?甚至还不及日韩。日本在2010年世界杯中挤掉了拥有埃托奥的喀麦隆,随后在2018年世界杯中送走了马内所在的塞内加尔。2010年的埃托奥可是帮助国际米兰赢得了创纪录的三冠王,而2018年的马内在英超豪门利物浦踢得风生水起,但是他们领衔的国家队却难以击败亚洲球队日本,这是集体战胜个人最有力的佐证。
非洲足球或者南美足球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足球文化,整体要围绕当家球星来运转,这反倒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而反观亚洲足球,无论是在英超风光无限的孙兴慜还是在德甲脱颖而出的香川真司,他们到了各自国家队却始终难以重现俱乐部的出色表现,严格的服从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抹杀了球员与生俱来的天性,这让亚洲球员只能在欧洲顶级联赛为他人做嫁衣,他们永远是映衬红花的绿叶。即便是“亚洲一哥”孙兴慜,他在“准豪门”热刺都不是绝对的核心,他的地位永远无法超越英格兰当家射手凯恩,更别提欧洲超级豪门的核心了。而马内和萨拉赫却可以在任何一家豪门担任进攻核心,南美球员在豪门担当核心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梅西不就是最好的案例吗?你无法胜任豪门的进攻核心,谈何问鼎金球奖呢?
因此,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一个顶级豪门的辅助型球员是亚洲球员能够达到的上限,个人能力还不足以胜任豪门的进攻核心,这就注定了亚洲球员与金球奖的距离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更为致命的是,亚洲国家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方式非常不利于淬炼出世界超级巨星。
不管是从球员的身体条件、球员的成长环境以及球员的培养方式上,目前亚洲所走的足球道路与通往金球奖颁奖典礼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除非有朝一日亚洲足球的整体水平全面赶超欧美,否则亚洲球员几乎是不可能触碰金球奖的,甚至我们可以断言,亚洲球员问鼎金球奖的难度丝毫不亚于亚洲球队捧起大力神杯的难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