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自由滑比赛落下帷幕,中国选手金博洋获第9名,创造了自己本赛季最佳成绩,美国选手陈巍发挥稳定成功夺冠。
获得第4名的日本名将羽生结弦获得了大量关注,他在决赛中挑战了4A(全称阿克塞尔四周跳),这是花滑历史上从未有人做到过的超难动作。
从4A看花滑运动背后的血与泪
阿克塞尔是花滑跳跃动作中最难的一种,由挪威选手阿克塞尔·保罗森(Axel Paulsen)于1882年在比赛中首次成功完成,因为其起跳时朝前,落地时朝后,所以阿克塞尔4周跳(4A),实际上是跳了四周半,花滑选手要在极短的滞空时间里完成动作,难度超乎想象。
4A落地时会给选手的脚踝、膝盖带来巨大的压力。据测算,花滑选手跳跃落地后的冲击力大约是自身体重的5-8倍,4A则可能达到8倍峰值,这样巨大的冲击力堪比发生一场车祸,其伤害和风险可想而知。
羽生结弦虽然在这次比赛中将周数基本跳足,但最终还是遗憾地因为落冰时没有控制好重心而摔倒。
其实,对花滑选手来说,一场场令人屏息的比赛充满了他们追求人类极限、挑战自我所付出的血汗,赛场之下,他们都要默默承受这项运动带来伤痛。
具体来说,除了要面对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时意外所造成的急性损伤,更要面对长期训练以及比赛对自身肌肉骨骼系统造成的过度使用性损害(Overuse injuries)。
花样滑冰运动员中发生的常见运动损伤类型:
足:Lace bite损伤、Haglund’s畸形、副舟骨综合征、应力性骨折
踝关节:扭伤、内侧踝滑囊炎、跟腱炎
膝关节: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髌腱末端病
髋关节/骨盆:骶髂关节紊乱、Iliac crest apophysitis
背部:脊椎滑脱、腰扭伤、机械性背痛
上肢:腕部扭伤、腕关节骨折(舟状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普通人“小小”摔一跤
可能有哪些风险?
虽然不像花滑选手,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遭遇的摔倒也五花八门,很多时候即使是“小小地”摔了一跤,也不能掉以轻心。
足着地——踝关节骨折
间接暴力引起踝关节扭伤后可能发生踝关节骨折,踝关节的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损伤类型。踝关节骨折一般出现在外伤之后,主要表现为踝部疼痛、肿胀,皮下可出现瘀癍、青紫,患者往往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一旦在脚踝外伤后出现以上的表现,应当尽快于医院就诊。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可分为两类,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没有移位的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移位骨折,手术可以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维持骨折的复位,使患者尽可能早的开始功能活动,以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当然,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遵循医嘱进行康复锻炼都是至关重要的。
臀部着地——尾骨骨折
尾骨处于人体脊柱的末端,摔倒造成尾骨及其关节韧带创伤,就可能出现尾骨疼痛;尾骨骨折的表现也以尾骨处的疼痛为主,尤其是坐着时,尾骨处受到的压力较大,很易出现疼痛,更加严重的话,躺着或行走时都有可能出现疼痛。
一般来说尾骨骨折后不会出现明显的后遗症,不过,有的患者会出现直肠刺激的症状,极少部分尾骨骨折的患者会出现局部顽固性的疼痛。
对于摔倒后出现明显臀部疼痛的人,建议及时就医。如果尾骨关节有明显不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尾骨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可以使用消炎止痛的药物,并进行专业的康复理疗。
手掌着地——桡骨远端骨折
手腕骨折较为常见,许多人在跌倒时会不由自主地手掌着地,随之便会在桡骨远端近关节2cm处发生骨折,最为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叫作colles’骨折。
手腕骨折,正确的复位以及良好的固定至关重要,治疗不及时,患者腕关节可能遗留关节畸形、活动功能受限、疼痛等症状,严重困扰之后的生活。
因此,一旦手腕骨折,务必及时就医,治疗方法主要分为2种:保守治疗,主要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优点是可做到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缺点是骨折可能发生再移位,导致治疗的失败;若专科医生判断,保守治疗成功率低,则应考虑手术治疗的手段,即采取手术切开复位,行钢板等内固定。
另外,运动康复治疗对于手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也至关重要,应遵医嘱坚持康复锻炼,不可大意。
头着地——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神经功能障碍。摔倒时,头部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立即发生短暂性昏迷,清醒之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这些都是脑震荡的典型表现。同时脑震荡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一般来说,多数脑震荡患者在2周内恢复正常,愈后良好。不过一旦发生头部着地摔落,出现明显不适,务必前往医院急诊室观察,确保安全和及时诊治。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袁佳